時間從1965年來到2025年,西藏自治區經歷了一個甲子的滄桑變化。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老齡工作頂層設計不斷加強,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健全。在雪域高原,60年的日日夜夜,西藏不斷健全養老服務體系、優化養老服務供給、拓展養老服務覆蓋面、提升養老服務品質。
近年來,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西藏民政部門聚焦老年人服務工作,以老人安享幸福晚年為目標,多措并舉提升老年人關愛質量和服務水平,全力守護“夕陽”美好。
西藏根據本地的實際情況,在各地建設特困人員集中供養服務中心,被供養的老人們生活愉悅、衣食無憂。昌都市江達縣特困人員集中供養服務中心組織老人開展溫泉療養服務活動,為老人搓背、按摩、助餐等;生活在海拔4700多米的聶榮縣供養中心的楚吉老人說:“能在這里享受供養,很幸福!”;在阿里地區,特困人員集中供養服務中心的老人們定期接受護理員們悉心照料,洗衣服、剪指甲、洗澡……近年來,西藏自治區大力推進養老服務體系和能力建設,特困人員集中供養服務中心基礎設施建設日趨完善。截至2025年4月,共建成80家特困人員集中供養服務中心,集中供養5836名特困老人。投入資金4.95億元,實施57個特困人員集中供養服務中心提升改造項目等。目前,共有床位超過1.2萬張,有集中供養意愿的特困人員可以實現應養盡養。
在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中,西藏未雨綢繆,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據統計,截至2024年12月,西藏65歲及以上人口占比5.67%。通過科學論證、積極實踐,西藏在積極構建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方面取得顯著成效,切實提升了老年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十四五”期間,西藏加快推進民生政策頂層設計和制度體系建設,先后推動出臺《自治區關于改革完善社會救助制度的若干措施》《西藏自治區特困人員救助供養辦法》《西藏自治區最低生活保障實施辦法》《西藏自治區臨時救助辦法》等制度性文件,不斷完善頂層設計,社會救助制度的統一性和規范性明顯增強。這些政策法規的通過與實施,對老年人、殘疾人等特殊人群起到了扶危救困的作用。
今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五年來,西藏以其特有的速度,加快完善社會保障、養老服務、健康支撐體系,不斷加大制度創新、強化政策供給。在涉老保障層面,高齡老年人健康補貼標準再提高,80至89周歲、90至99周歲、百歲以上老年人補貼標準分別達到每人每年1300元、1500元、1800元。其中,西藏全區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245.38萬人,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達到96.31%……
在老年健康體系建設方面,2024年,西藏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60歲以上老年人達到26.02萬人,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老齡退休人員共計就診107.59萬人次……
在老年友好型社會建設過程中,西藏投入1621.55萬元,為4633戶困難重度殘疾人家庭實施無障礙改造;投入981.4萬元,為2804戶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實施適老化改造……
60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在社會主義制度保障下,西藏在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為、老有所學、老有所樂上不斷取得新進展新突破。(中國西藏網 文/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